战车溯源:这款有炮塔的D系自行火炮 原本大有可为最终却黯然退场
▲《坦克世界》中的D系4级自行火炮10.5cm Sfl.IVb
《坦克世界》中的D系自行火炮线路是非常有趣的一条线,低级和中级的车辆所装备的主炮口径通常在105-150毫米左右,要略低于M系和S系甚至是F系火炮的口径。但是到了10级Gw E之后D系的火炮口径反而“弯道超车”成了第三大口径火炮!然而D系火炮中还有一位“幼儿园霸主”,它居然有炮塔!它就是10.5cm Sfl.IVb。
▲Sfl.IVa就是“大麦克斯”
10.5cm Sfl.IVb并不孤单,它还有两位兄弟:Sfl.IVa和Sfl.IVc。Sfl意为“自行火炮”,IV代表“IV号坦克”,它们全都是基于IV号坦克底盘所改造出来的车辆,只是用途不同。Sfl.IVa是“碉堡/混凝土破坏车”,最终产品是仅有2台的“大麦克斯”。Sfl.IVb是“中型自行火炮”,最终产品是本文的主角10.5cm Sfl.IVb。
▲Sfl.IVc我们也很熟悉,它就是D系5级TD“棺材板”
Sfl.IVc则是“自行高射炮”,最终产品是游戏中D系5级坦克歼击车Sfl.IVc。除了“大麦克斯”之外,剩下两个型号的改装车辆行走机构和车体都被大幅度修改过,很难看出来原型是IV号坦克了。
▲“蚱蜢”10自行火炮,要和本文主角相区别开
需要注意的是,还有一种基于IV号底盘的105毫米口径自行火炮,它被称为“蚱蜢”10。该车外形和10.5cm Sfl.IVb非常相似,但是行走机构是IV号坦克的8对小负重轮,还是相当好区分的。而且“蚱蜢”10项目要比10.5cm Sfl.IVb晚一些,它有个“绝技”是可以把搭载的火炮拆下来放在地上当成固定式火炮。
▲10.5cm Sfl.IVb工厂存档照1
10.5cm Sfl.IVb的故事还得从1935年9月说起,虽然在这时IV号坦克尚未问世,但德国人已经未雨绸缪的计划在IV号坦克底盘基础上改造自行火炮。这个项目的伪装代号叫“烟雾施放车”,到了1938年冬天这个项目被交给克虏伯公司。1939年9月,克虏伯提交了10.5cm Sfl.IVb的设计图纸。
▲10.5cm Sfl.IVb工厂存档照2
虽然名义上是“基于IV号坦克底盘”,但10.5cm Sfl.IVb的外形看起来和IV号坦克并不是太相像。IV号坦克底盘标志性的8对470毫米小直径负重轮被换成较大的6对570毫米直径负重轮,托带轮也被改为3对。
▲10.5cm Sfl.IVb炮塔旋转有限制
虽然看起来很像一台坦克,但实际上10.5cm Sfl.IVb的炮塔并不能360°旋转,它只能在车体正面70°的范围内转动。首台样车于1941年8月在克虏伯-格鲁松工厂中下限,随后一直到12月又生产了其余9台。这10台10.5cm Sfl.IVb于1942年1月通过测试并被德军接收。
▲10.5cm Sfl.IVb炮塔内部照片
因为是自行火炮,所以该车的装甲并不是很厚,大约在15-30毫米之间。敞开式的炮塔有利于通风和观察,但在东线雨雪天气下可非常遭罪,因此每台车的炮塔尾部都挂着一卷防水油布。为了腾出更多的空间,车体上的机枪被拆除。该车大部分备弹都是高爆弹,但也有少数几发穿甲弹以备不时之需。
▲10.5cm Sfl.IVb车尾照片
2个备用负重轮被放在车尾,有趣的是,为了迷惑苏军反坦克枪手,该车正面的通讯兵/驾驶员舱口外形相同。在1942年,10台10.5cm Sfl.IVb在德军东部试验场和第12装甲师下属的第16装甲火炮团进行了测试,结果令德军非常满意。
▲一台停在路旁的10.5cm Sfl.IVb
但问题是该车无法继续扩大生产了,德军对IV号坦克的需求日渐高涨,厂家没有多余的资源来生产10.5cm Sfl.IVb。而且德军也意识到他们完全可以在早已过时的II号坦克底盘上安装同样的105毫米口径火炮——就是“黄蜂”。于是10.5cm Sfl.IVb没有再继续生产,它们全部在第16装甲师中服役,最后于1943年初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包围圈中全军覆没。
扫描关注发现更多精彩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