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种疾病可能导致大便有血块,早知道早预防!

admin 7537 2025-10-25 13:12:34

大便有血块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,常见的有痔疮、肛裂、溃疡性结肠炎、结直肠癌、肠息肉等。

1. 痔疮:是常见肛肠病,由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导致。排便时,大便摩擦曲张静脉,使其破裂出血,血液在肠道内积聚,可能形成血块随大便排出。治疗上,可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、槐角丸、痔速宁片等药物,能缓解出血、疼痛等症状。病情严重者,需手术治疗。

2. 肛裂:多因大便干结、排便用力过猛,撕裂肛管皮肤所致。裂口处受粪便刺激,会引起出血,血液有时会在肛门处凝结成块。治疗时,可使用硝酸甘油软膏、红霉素软膏、康复新液等药物,促进裂口愈合,防止感染。同时,要调整饮食,保持大便通畅。

3. 溃疡性结肠炎:病因尚不明确,可能与免疫、遗传、环境等因素有关。炎症侵袭结肠黏膜,导致黏膜糜烂、溃疡,引起出血,血液与黏液、粪便混合,可出现大便有血块的情况。治疗药物有美沙拉嗪肠溶片、柳氮磺吡啶肠溶片、醋酸泼尼松片等,可控制炎症,缓解症状。

4. 结直肠癌:是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,肿瘤组织质地脆,易出血。随着肿瘤生长,表面破溃,血液混入大便中,可形成血块。治疗以手术为主,术后可能还需辅助放疗、化疗,常用化疗药物有奥沙利铂、氟尿嘧啶、伊立替康等。

5. 肠息肉: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。息肉表面的黏膜较薄,受大便摩擦或刺激后,容易出血,血液在肠道内停留,可能形成血块。较小的息肉可在内镜下切除,术后可使用云南白药胶囊、裸花紫珠分散片、肾上腺色腙片等药物止血。

大便有血块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症状,可能预示着多种疾病。一旦发现大便有血块,应及时就医,进行相关检查,如肛门指诊、结肠镜检查等,以明确病因,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病情、提高预后至关重要。

(责编:家医在线 )

展开剩余内容

上一篇
下一篇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