麈麋什麼意思?
麈麋是中國古代對於麋鹿的俗稱,指的是一種體型較小的鹿種。麈麋屬於中小型牲畜,是古代人們身邊常見的草食性動物之一。
麈麋有以下主要特徵:
1. 體型較小。相比其他鹿種如馬鹿、白尾鹿等,麈麋的體型顯得較小矮胖,一般肩高在70-90厘米之間,體重在20-40千克間。
2. 耳朵尖長。麈麋的一大特徵是尖長的耳朵,耳長一般在20厘米左右。這也是其易於辨認的標誌性特徵之一。
3. 皮毛紅褐色。麈麋的皮毛色彩呈現紅褐色,在古代被視為美好的顏色,其皮毛也因此而被廣泛利用。
4. 角短小。麈麋的角較為短小,只有雄鹿具有,雌鹿沒有角。角長一般只有10-15厘米,最大也不超過20厘米。
5. 性情溫順。麈麋性情較為溫順,是容易飼養和管理的牲畜之一,適於人工馴養。
麈麋在古代除了被獵取以得到其皮毛和肉食之外,也是常見的牲畜之一。人們通過圈養和馴化,獲得其皮毛、角等物資。相比其他大型牲畜,麈麋更為易於飼養,因而也較早地被人類所利用。
所以,麈麋這一詞彙所指代的動物,體現了中國古代人與自然關系較為密切的一面。人們熟稔各種自然界常見的動物,並通過觀察洞析其特徵和習性,加以利用與管理。這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側面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