轘辕关记

admin 1111 2025-09-30 11:54:12

轘辕关,依山就势,因地构建,青石堆砌,于两山头夹峙之间,形成天然闭环。上山道路为人工开凿,曲折盘旋,崎岖不平,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,堪称真正的险关要道,为扼守古洛阳东南门户,历来兵家必争。

志书记载,现存古关建筑系用石灰岩垒砌,东西长14.7米,南北宽10.05米,高6.2米,正中是弧形顶门洞,洞高4.7米,宽3.5米,有石台阶可拾级上至关顶,门洞上嵌长方形楷书关额“古轘辕关”,笔法古朴,遒劲有力,传为乾隆皇帝题,落款乾隆15年岁在庚午九月重修。

古图显示,崿岭豁口有二,东称大口,轘辕关置其上,西为小口,又有一关,为宋时偃师(一说登封)知县马仲甫悯道险厄,庸工凿为坦途,道路轩敞,人便其利,当地人称崿岭关,也叫新轘辕关。

春秋战国,古轘辕关成了东接齐楚,西连秦晋的隘口,经常人来客往。郑晋楚三国为出入轘辕关食宿方便,着人分别在关下立铺开店,时称三家店,后沿袭为村名。再后,因帝王屡经此过关朝嵩,让村里百姓见驾参拜,三家店又更名“参驾店”。隋末,枭雄王世充进拔偃师,设置轘辕县,下设参驾店为轘辕镇。

秦汉以降,古轘辕关屡见兵戎。汉高祖刘邦下轘辕,人困马乏,军中缺水,剑插崖壁,水如泉涌,留“剑引泉”;永嘉时刘桀、石勒兵出轘辕;北魏元颢败走轘辕;隋王世充据轘辕,秦王李世民攻轘辕;唐僖宗李儇守轘辕;清时捻军过轘辕;民国军阀混战,樊仲秀、韩复榘、孙良诚、刘汝明、徐源泉等大小军头先后出没轘辕;抗日时期,轘辕关一带还是八路军皮徐支队抗日作战要地。恶战轘辕关,今被引入游戏岳飞传,概况可以想见。

轘辕山道,帝王将相、文人名士也常留痕。史书记载,汉武帝中岳封禅,开凿山路,然后登上了万岁峰。东汉光武以下诸帝也由此过关祭祖。唐高宗屡入嵩,凿山开道如车厢,女皇武则天也屡经此关,登嵩封禅。清乾隆帝曾令凿关道,建关楼,宿少林、幸中岳。民国蒋介石在洛过50寿辰后,也过关少林、中岳游。

田横,原为齐国贵族,秦末从兄田儋、田荣起兵反秦,先后据齐地自立。后刘邦派郦食其来游说通齐国归顺,齐已兵不防汉,但兵仙韩信正杀得性气,不管不顾,突击齐军,攻入临淄。田横非常生气,认为汉军不讲信义,遂将郦食其烹杀,与汉彻底撕破脸。

不久,韩信平定齐地,被刘邦立为齐王。一年多后,刘邦又灭项羽称帝,田横无处安身,就带五百余人奔逃出海,躲藏入一离岸小岛(今山东即墨田横岛)。刘邦仍不死心,连续两次派使赦免其罪,召田横入朝,再若不从出兵剿灭。田横怕大家受连累,抱定必死之心,仅带两名随从去见刘邦。

轘辕道、轘辕关已是洛阳地界,该发生的也快了。走着古道,田横百感交集,心说当初我田横出身名门,你刘邦不过就是一街头混混,后来我们也平起平坐,都是南面称孤的王,现在你做了天子,而我却成了亡国奴,还要北面称臣侍奉你,这是何等耻辱啊。更何况我杀了郦食其,良心也被不安。思前想后,田横越觉得不能再苟活了。

走到首阳山驿站,刘邦初城地、周下都城已近在咫尺,田横决定在此了断,对随从交代了后事,遥向故土一拜,口吟“大义载天,守信覆地,人生遗适志耳!”横刀自刎。刘邦闻听非常震惊,令厚葬田横于首阳山。安葬完田横,两名随从也相继自刎,追随田横。远在海岛上的五百壮士得到消息,也都纷纷"蹈海"自杀。

公元222年,建安才子曹植来洛都朝觐文帝,后返封地,“背伊阙,越轘辕”,归渡洛水,恍惚遇见水神宓妃,有感而发,遂作千古名篇《洛神赋》。赋中大尺度介绍了洛神“翩若惊鸿,婉若游龙”的形貌,辅以如梦似幻笔法,描写了人神之恋,无从结合的惆怅。幽思言志,莫名神伤,谁是谁的谁人懂。

陈基是元末江南著名文人,先后辅佐过张士诚、朱元璋,公务虽繁忙,但对洛阳情有独钟,不惜涉远重游,留有《轘辕》诗“远游重到洛阳城,又向登封道上行。路入轘辕秋更险,云收太室雨初晴。千重灌木漫山碧,百道飞泉绕涧鸣。欲访巢由渺何许,空馀颍水照人清”。

汉时,轘辕关最重要。盛唐时,轘辕关最显赫。宋后,古轘辕关的地位和作用大幅下降,雄风不再。解放前,轘辕关道也废,人迹已罕至,只遗存一石拱关口,也不那么引人注目了。

古轘辕关顶原有关楼一座,石狮一对,1960年代关楼被扒毁,原貌后已不存;石狮被收藏于缑氏唐僧寺。今关楼系1984年以来村民捐资重建,为红砖墙,小瓦顶民居式建筑,堪称古关新貌(下图)。

古轘辕关为著名怀旧景点,几十年前去少林寺走老十八盘,还孤陋寡闻,自然就与之失之交臂了。

1982年,电影少林寺的热播,让少林功夫扬名天下,牧羊曲传唱大街小巷,也让实景地嵩山少林寺一时大火,成了街谈巷议,出游选择的新宠。

不过,一般俗家弟子,又刚解决温饱,需求欲还不是太强,多见怪不怪。去少林寺,完全缘于同学大卫的倡议。

其时,大卫在东北上大学,不断被班同学问及少林寺的相关情况。大卫无法直面,就来信提议假期回来,必须要去趟少林寺。信中讲,大学的同学都说你们洛阳,离少林寺那么近,居然没去过太说不过去。言辞恳切,理由充足,大家一拍即合。

第二年初夏,大卫从东北回来,借了相机,就招呼大家履约。紧急联系伊宁、山人、思鼎,五人临时组好团,还纷纷做了相应准备。

因当时都血气方刚,豪情万丈,几十公里的事,反正也打听过行走线路,大家就商量,约定第二天一早东花坛集结,骑自行车去。

第二天一大早,大家吃完饭,带些干粮,就顺310国道一路向东,骑行而去。刚开始还有说有笑的,十分轻松。走过偃师首阳山,有人就有些吃不消了,提议休息会儿。于是大家决定拦个车,捎一程,就等在路边,拦住一去登封拉水泥的空车,说明情况,没承想司机竟爽快地答应了。

人、自行车逐一上车,走街过镇串乡村,我们意气风发,一路顺风。

过营防口村,司机提醒开始上山,大家抓牢靠了。尽管有准备,但十八盘颠来倒去的路况还是让人心惊胆战。

人呢或蹲或站,两手只抓紧护栏,丝毫不敢怠慢,美景自然顾不上欣赏。自行车离了人看护,就没那么幸运了,颠簸得螺丝零件乱掉,快散架似的。

诚惶诚恐,履险如夷到登封,谢过辞别司机,中午时分终于赶到了目的地。

少林寺古朴沧桑,当时略显陈旧,景区人也不是很多,塔林还能随便出入,远没有现在的商业气息,门前只有零星几摊照相的,吃的不过就是些酿皮之类的快餐。

管他呢,大家醉翁之意不在此。

当时可能还不收门票吧,记不得了,亦或很低廉才没在意,大家径直鱼贯而入,能走的地儿都走到了,该照的相也照了,然后到寺前小溪边歇息,吃些干粮,补充体力。

溪里的水干净清凉,大家纷纷脱鞋下水摸鱼找螃蟹,难得的开心,又照了些戏水的相。还大卫相机时,一激动竟连递带仍,大卫没接住,掉地上了,心疼得不行。还好,相机没损伤,细节却永难忘。

休整一下,大家又顺少室山走走停停,边欣赏风景,边一路向上,去往达摩洞。山腰处有一石洞,人说就是达摩洞了,里边很简陋,就一草垫、水缸和香炉之类,免不了有些失望。

人说达摩水可长生不老,自然要喝点,虽然明知道是从山下挑来,就自欺欺人一次吧。思鼎最搞笑,挑水人刚走,居然就洞里打坐,大模大样地模仿了一把佛家。

中岳庙离少林寺挺近,也草草走了一趟,就夜色朦胧了。

返程时,大家早已计划好,说什么也不过十八盘了,但还是复制了来时的方式,骑行一段路,又拦了拉水泥回洛的货车,只是人在水泥袋上,人货混装呵。

一路上,同样在外地上学的山人十分兴奋,唱起了“草原之夜”,很投入,很有味。也是情窦初开时,谁没有一动人故事呢?

半夜里,我们过伊川,过龙门,不知不觉中就终于到家了。哈哈,我们一天中也完成了"越轘辕,背伊阙"的壮举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曾数次维修轘辕道。随着时代发展,客货运输量增多,尤其是从洛阳到少林寺、中岳庙的游客与日俱增,大型客车走1936年修的老十八盘,尤难上下,多绕道龙门、汝州,徒增旅程。

1982年5月,洛阳地区公路总段和偃师县兴修十八盘改线、扩建工程;1983年12月,207国道纵穿偃师;1986年,新修207国道采取截弯取直等技术,在小崿岭口,与老十八盘交汇,结束了古轘辕坂山高道险的历史。新十八盘仍似飘带入云,但不再蜿蜒崎岖。

古轘辕关与207国道只有一岭之隔,再游览出行就大为方便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上一篇
下一篇
相关文章